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支部生活 >> 正文

朋辈讲堂第四期:行践初心,温暖庆园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4-30 [来源]: [浏览次数]:


青春的脚步,不应止于课堂,更应迈向广阔天地。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服务,丰富大学生活,发挥党员对团员在思想引领、学风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外国语学院桂花岗校区学生党支部“朋辈讲堂”特色品牌活动于4月29日在桂花岗校区5号楼508室开展,党支部英语(师范)专业党员陈慧冰、郑奕敏受邀面向学院2024级本科生作“行践初心,温暖庆园”主题分享。

首先,党员陈慧冰同志以投身社会实践,绽放青春光彩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详实的分享。她开场便分享自己的经历:过去年里,我参与过社区公益课堂、乡村支教、广交会志愿服务等多项志愿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684小时。这些丰富的实践经历,成为她本次讲座的宝贵素材。谈及为什么要做社会实践,她认为,大学生不应局限于书本,而应通过实践了解社会需求,培养自身综合能力。在做社会实践的规划方面,她强调目标导向,分步落实。对于如何找到志愿活动,陈慧冰同志分享了多种渠道。她推荐关注校院青协、志愿者协会的官方公众号和网站,这些平台会定期发布各类志愿活动信息;鼓励同学们加入学校的志愿社团,通过社团组织参与实践;此外,还可以主动联系社区、公益机构,毛遂自荐争取服务机会。她建议同学们在大一大二时多参加志愿活动,不仅能锻炼沟通协调、问题解决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陈慧冰同志重点分享了自己参加广交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在广交会上,她凭借外语专业优势,担任外宾接待与翻译工作。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客商,她不仅要准确翻译,还要协调展品对接、解答客商疑问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社会实践不仅是服务他人,更是自我成长的宝贵契机,激励着同学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郑奕敏同志结合自身的援藏支教经历,为同学们带来了以“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种星光”为主题的分享。分享伊始,郑奕敏同志用“一张报名表后的三颗心”——责任心、好奇心、冒险心,带我们走进了她援藏的初心世界。在选拔面试时,当被问及支教缘由,她坚定地说:“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有责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这份责任,是她踏上支教之路的基石。其次,在支教工作与生活的讲述中,郑奕敏同志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事例,让我们身临其境。她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在实践中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逐渐掌握课堂管理技能的经历。丰富的图片和与学生之间的小故事,更是将支教过程中的“甜与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她说:“支教的过程是甜蜜与挑战相伴的,虽然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是每当看到学生的笑脸时,一切都值得”。在分享的尾声,郑奕敏同志讲述了自己带回来的“高原礼物”——感悟与收获。她用三句话总结了这段经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让我们明白,只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许多困难会迎刃而解;“我们就像是孩子们的眼睛”,提醒我们肩负着为孩子们打开视野、引领未来的重任;“不啻微茫,造炬成阳”,鼓励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点微光凝聚起来,就能照亮一方天地。她感慨地说,援藏支教是一个互相治愈的过程。支教队员们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种星星,而学生们也在不经意间点亮了他们心中的光。最后,郑奕敏同志呼吁大家积极参与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中,青春接力,共赴使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丰满,更加有意义。

本次 “朋辈讲堂” 活动圆满落下帷幕,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热情高涨。同学们表示通过本次活动,不仅深入了解了社会实践与支教服务的丰富内涵,更在个人规划、资源获取等方面收获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这些经验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同学们探索社会、服务社会的前行之路。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同学以此次讲堂为起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躬身力行中积累经验、锤炼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