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之窗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寻访|陈皓曦:业精于勤 顶天立地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10-20 [来源]: [浏览次数]:

陈皓曦:1995年毕业于原广州师范学院外语系,1995-2009年,任教于广州师范学校及广州市协和中学。2009年至今在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工作。工作期间,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中小学教师、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英语课堂教学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获首届广州市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广州市“十五”规划课题论文获全国、省、市一等奖;另有多项教学设计/论文获省、市评比一等奖。

恩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白居易是这样称赞恩师的:“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发掘学生的潜能具有巨大的作用。
谈到学生时期对她影响最大的人,陈皓曦师姐回忆起在师范学院四年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好老师。这些老师对她的教育以及他们的高尚人格与处世态度,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大学一、二年级时的精读老师蒋晓萍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蒋老师刚调到学校,任教他们班的精读课。师姐觉得能遇上蒋老师是非常幸运的。蒋老师当时的课程设计和每天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帮助她打下了坚实的英语专业基础。首先是开学一个月的语音训练。语音训练对于师范专业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就她个人来说,这一个月的训练有脱胎换骨的效果。蒋老师还要求他们每天收听BBC或VOA的新闻广播,并且要听写一则新闻报道。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的互联网,要完成这项作业是很困难的。在收音的时候,往往走遍整个房间才找到那么一个地方可以勉强听到,而且还要一手拿着收音机保持着某个姿势一动不动,一手进行记录。
当时蒋老师还要求他们每天用所学的新词来造句子,虽然这看起来是一项非常普通的作业,但是如果能坚持下来的话,就能够达到扩充词汇的良好效果。
蒋老师在精读课堂教学中有一项很经典的活动,就是让他们组成对子,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仿照课本上的对话进行自编对话的练习,通常就一、两分钟的准备时间吧。每天90分钟的精读课,班上只有20来个同学,每人都有机会轮到,所以他们每天在课堂上精神都是高度紧张的。每天这样训练,常此以往,能力就出来了。当年精读这一科的作业量十分大,但是如果都能按老师的要求一一做好,英语的能力和水平就一定能够取得很大的飞跃。蒋老师的严格要求,让她受益匪浅。她也一直谨记恩师的毕业留言:You are always my finest student. Never let me down.

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乌申斯基曾经讲过,就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陈师姐谈到在多年来的工作中,最令她有成就感的不是获得了多少名誉和奖励,而是多年建立起来的师生间深厚的感情。毕业工作二十年了,由于历任领导对她的信任,可以说她在工作上比较一帆风顺。无论是在职称评定,还是在专业发展上面,所获得的机会都很多,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但可能人成熟了,对于荣誉也看得非常的淡。
经过那么多年,师姐感觉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看到她的学生在工作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上过得美满幸福的时候。每次和学生聚会,学生们都会回溯当年她所做的一些小事情。这些事情她当时并不觉得特别,但是却对学生们之后的人生和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今年暑假期间,她所教的中师英语代培班的阳江和增城的学生举行了毕业16周年纪念聚会,几乎全体学生都来了。当年班上只有八位男生,号称“八宝”。“八宝”重逢,聊得兴奋,酒也就喝多了,就酒后吐真言了。一位当年学习非常勤奋但是比较害羞的男生特意把师姐拉到一边,很郑重地说,“陈老师,我爸爸知道我要来参加这次聚会,特别吩咐我见到你一定要替他好好感谢你”。
原来,当年陈师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专门去了阳江和增城分地区召开了多场家长会。代培班的家长平常很难有机会和老师见面,孩子们又远在广州读书,师姐觉得必须和家长们多沟通,才能让家长放心。师姐当这个班的班主任时,参加工作才第二年,她也像蒋老师对学生一样严格要求她自己的学生。

她工作也非常投入,每天下午下课后都会对英语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进行辅导,所以当时班上学生的学业成绩一直很出色。而且,无论是班风班纪还是校运会等活动的表现,都是相当棒的。
在聚会上,那个男生还特意表示,他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但他一直很感激陈师姐。当年他的英语成绩比较差,多亏了师姐没有放弃他,一直坚持给他补课。他说在工作当中一直都是以师姐为榜样的,因此教学业绩也不错,近年来的教学成绩一直是全县第一。他说同学们每次谈起师姐,都对她竖起大拇指,都说多亏她当年的严格要求。他们也都认同这样的观念,作为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也要全身心投入地去帮助学生。
总之,每次聚会他们都会回忆起过去点点滴滴的小事,比如表现好的时候师姐是怎样表扬他们的,做得不好地时候她又是怎样提醒他们,约他们谈心等等……这些对于她的学生们一直起着激励和提醒的作用。每次见到她的学生,师姐都感到特别的开心,特别的欣慰。想到她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不仅对自己的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还对学生的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师姐就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

上要顶天,下要立地。

“易卜生曾说过:“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师姐在谈到中国教育问题时指出,中国的教育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社会上对于目前的教育有很多的讨论和争论。
比如近期,BBC关于中国老师和英国老师教学方法比拼的视频以及讨论就非常的热烈。她认为,教育是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服务的,结合过去几十年中国国情来看,之前国家亟需大量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普及义务教育是首要的任务。
近年大学大规模扩招等等举措,也都是为了普遍提升公民的学历层次,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享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学方法会比较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强调高密度高强度高效率。目前,这一阶段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精英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也具备了更多地关注个性化教育需求的条件。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等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
师姐意识到她目前在教育最前沿的教研机构中任职,必须做到“顶天立地”。“顶天”是指上达最先进、最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要把这些理论融会贯通;“立地”是指下要把这些教育教学理论有效地传达给一线教师,为教学所用。因此她觉得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在国家的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对于她本身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行业。学无止境,她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思考,不断地传承与创新,才能在本地区的英语教育中当好“领头羊”。

目前广州地区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她自己也深深地感到压力。教研员不但需要给出方向性的指导,而且还要经常为一线老师开设讲座和培训,自己凭什么能够自信地站在讲台上发言呢?怎么样才能给予老师们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呢?
她深知如果仅仅是凭着自己过去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调研,不断地思考和学习,力求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关联,进行清晰的归纳和解读,提出可操作的建议,并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老师,这样老师们才会认同教研员的能力,教学研究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教研工作才会有意义。

结语: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时,天空中弥漫着柔和的、透明的、潮凉的空气,夕阳在金红色的彩霞中慢慢地滚动,即将沉入暗蓝的地平线。我们和师姐告别,目送她迈着淡定的步子离开,看着她暗淡的轮廓渐渐消失在人群中,依然在咀嚼着她的座右铭:“选择我所爱的,爱我所选择的。”这,应该是一个人对待事业、对待生活的最好写照吧。


供稿:校友寻访队(危婉怡 黄顺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