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蕾,原广州师范学院1996届外语系优秀毕业生。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从教十余年,担任过初一至高三各年级的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曾多次参与全国高考英语改卷工作。曾先后荣获"优秀班主任"称号、"省纺教书育人奖"、"学校教研红花奖"、"广附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等。
2007年移居温哥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Vancouver Community College,获得TESOL Diploma 证书(ESL教师资格证),曾在大温地区几所英语教育机构担任辅导老师,现于公立高中J.B Burnett Secondary School担任Teacher Assistant,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近十年加拿大教学经验。
荣获广州师范学院1996届外语系优秀毕业生
在广大附中任教时毕业留念(一排左四)
学生毕业后寄的明信片
未来选择的路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Robert Burns
国内工作稳定
11年的英语教学经验
福利待遇好
发展前景稳定
熟悉的生活环境
对英语世界的憧憬
对国外教育体制的好奇
下一代的教育
生活/人生历程/经历更多的可能性
家庭的支持
......
“只是想换一个环境,看看外面的世界,毕竟学英语,也很想去一个英语的世界里面感受一下。”
“很想了解国外学校的这种系统。”
“可能工作了那么久,新鲜感也可能褪去,自己的人生轨迹慢慢地清晰,不想就这样重复着。”
“还是为了小孩子,主要是为了下一代。”
远方的“诗”和生活
教学体验 新的进修历程 想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教授英语并没有想象中简单,师姐曾在英语教学机构任教,通过在自己孩子就读的中学担任家长义工与当地教师职工交流,以此了解当地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了提高自身的英语教学水平,师姐申请就读Vancouver Community College,获得TESOL证书(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通过地区教育局人事部门应聘,在两个月的on call积累经验后,成为J.B Burnett Secondary School的一名Educational Assistant。
毕业于Vancouver Community College
教学对象&内容 教学上的新思路 师姐移居加拿大后,曾教授过英语零基础的中老年移民、在加拿大留学的华人青少年、国际学校中英语非母语的成人、想继续深造的中国小学英语教师和需参加SAT(俗称“美国高考”)的中国学生……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对象,师姐始终怀着步入教学行业时的初衷——“希望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都运用上”,立足于学生的需求和学生接受能力与水平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教学内容,以此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师姐所了解到的国外课程更多是把知识融入社会实践中,如在商业课的市场营销学习中构建校园market,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市场的商品交易,了解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客流、客源等概念。
Vancouver CE International School 与学生合影
在温哥华英语辅导机构的教师简介
教学方式
小组研究探讨 课后布置非限定性内容的任务,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接触大量不同的信息;课堂上以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研究成果,这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发展空间,更好保护学生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课外研究与思考的能力。例如,在9年级的socials课上,学完法国革命,老师会要求学生就Was French Revolution worth it or not写论文,题目本身没有正确答案,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分析一系列法国大革命中发生的事件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由于该任务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有很大挑战,需要助教老师给予进一步的指导。
以下是师姐辅导学生时的部分对话:
文化有异,相知亦是诗
初到加拿大,周围的一切对师姐来说都是陌生而新奇的。作为英语专业出身的学生,师姐深切体会到英语国家的氛围。“很多时候,有些文章报道可能会有翻译,但是切身处地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受这些总归还是不同的。”在教育机构和学校等地,面对不同国籍、需求、个性的学生和教职工同事总会因为文化差异有或多或少的文化冲突和融合。刚进公校时,曾有学生理所当然地以为师姐先生和孩子们都是跟一样姓Pan,闹出了一些笑话。他们不知道中国女性婚后一般都还会保留自己的maiden name,这与国外婚后女性随夫冠姓有很大不同。“外国人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文化背景不了解,我们需要作为一个桥梁,向他们传播中国的文化,让人们多了解我们,了解中国文化。”
一场相遇,一个故事
即使到了而立之年,生活亦不是既定的。 师姐在攻读TESOL学历课程时,班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从台湾、朝鲜、韩国、印度再到伊朗…… 他们都曾在自己的国家获得研究生学位,并在大学校园教授英语,他们并没有选择固步自封,而是选择跳出原有的舒适圈,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感受知识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生。
时间如细水般长流,沉淀出心之所爱。在师姐工作的公立学校里,有一位73岁老教师,他从事过很多不同的职业,在30岁左右才开始入步入教师这一行,做了40多年的老师,如今也并没有因为年纪大而自我否定,而是每日在早上五、六点到达学校工作,帮社区的孩子补习,义务为学校球队培训,组织学生训练。对教育怀着真切的热爱,将生活和热情完美地融合,这或许就是人生的另一种色彩。
人生有很多的可能性,永远不要让自己的想象限制了自己的步伐。
追溯那一腔热情、那一份投入
“专业知识肯定是没问题的,关键看你的投入程度。”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教书的十一年间,从初一到高三,于师姐而言,每教授一个不同的年级都是一个新的里程,都充满了新奇。由于新的年级意味着新的课程内容,因此师姐每一年都会用心准备教学材料,当时经常备课到晚上12点多甚至1点多,但更多的是因为“你自身的语言要不断地更新,去适合这个新的时代”。正因为在教学上如此尽心尽责的付出,师姐与学生关系融洽,深受学生欢迎,当时所带的第一届毕业班英语成绩名列前茅,也在教学的评比中,多次获得奖项。
“怎么做到的?”
“就只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想要教好学生。”
The Way to Be a Better Me
晓蕾说,
1. 在大学里,充分利用好各种时间认真学习,静心读书,多涉猎不同的领域的知识,带着新鲜感和求知欲去生活。
2. 有意识地增加自身阅历,开拓眼界,构建开放性思维,增强对新鲜事物的包容性。
3. 不断修炼内功,扎实专业基础知识,把握好机会。
4. 迷茫时学会自我调整心态,把目光放长远点,多读书,跟身边的人谈心。
5. 语言学习 语言就是一种认识外界的一个途径。因为有了这个语言,作为一个媒介,你能接触更多。
敲黑板,划重点,未来教师看这里
1.在生活和学习中,多与学生分享和交流,立足学生的角度给予他们关爱。E.g. 为班里学生起英文名字,并记住所有学生的英文名字。
2.鼓励学生接触和适应社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把学生培养成真正社会上的人。
3.教育不只是传授专业知识,所谓的教育还是要和教学分开的,教育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地教学生做人,待人处事。
4.对即将踏入教学环境抱有敬畏心是正常的,给自己一定的适应期,多给自己鼓励和信心。当你真的踏上讲台时,还是会很多的过渡经历帮你,你不知不觉间你就觉得能力已经建立起来,一腔热血,然后投入,生活总不会辜负你的。
广州师院英语系毕业
学校yearbook上的教职员工照(小图第二行左一为晓蕾师姐)
儿子顺利获得全球排名47(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offer)
“其实离开原来的岗位,确实会觉得可惜,但是现在回头看起来,如果没有当初的决定,也没有现在的生活和看问题的角度。”
“想传达的是,人生中更多的可能性。”
阅读一个人,观大千世界,俯首沉思,填空也许不再是空白。
欢迎分享答案
稿件来源丨校友寻访队(赖晨珊、崔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