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下午,我院邀请独立翻译学者、中国作协会员黄少政先生来我院开展一场题为“中国声乐作品英译策略及实践”专题讲座。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汪东萍教授、MTI副主任陈顺意副教授,各专业老师和研究生们出席了本次讲座,讲座由副院长汪东萍教授主持。
黄先生首先介绍了歌曲翻译的背景,指出百年来歌曲翻译只有外译中,没有中译外,存在很大不足。为了填补中文歌曲英译空白,新闻出版署正在组织和实施中国歌曲外译项目。接着,黄先生提出了中国歌曲汉译英的双可标准,即“可读性”和“可唱性”。在“可读性”方面,译文必须地道、生动和具有审美价值。要学会用传统英语诗词,还要敢于改写,强化象征,要学会改动原文隐喻形象,使译文更加地道。黄先生以《青藤缠数》《刘三姐》《青藏高原》等中国歌曲英译为例,使在场的师生更好地体会英译技巧。他强调了地道还不够,还必须具备可唱性。“可唱性”指的是歌词在翻译后,更加朗朗上口,声调语言更加丝滑。“可唱性”分为三个部分:音节兑换音步、高纯度提纯口语以及音节响亮优先。黄先生以《平安夜》《天路》《歌唱祖国》等中国歌曲英译节选为例,为同学们现场演唱翻译后的歌曲,情绪饱满,激扬澎湃,让同学们深刻感受歌曲翻译的魅力,感受中文歌词英译的不易,感受其中蕴含的心血。
黄先生提出中国歌曲汉译英的两个问题:欠译和伪译。他提出翻译不仅要地道,更要具备审美价值,并带领师生们共同欣赏汉语金曲的歌词,感受中文的博大精深。在演唱实践环节,黄先生带领现场师生共同演唱英译后的中国歌曲,包括《歌唱祖国》《同一首歌》《我爱你,中国》等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歌曲,引起师生的强烈共鸣,歌词朗朗上口,直达人心。在提问环节,师生们提出了金曲选曲标准、翻译理论和方法等问题,黄先生认真进行了解答,现场交流气氛活跃。
讲座尾声,黄先生分享了小时候抄写所喜爱书本的故事,强调了英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本次讲座有助于师生们了解中国歌曲英译方法和技巧,推动外院科研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国歌曲“走出去”的现实需要。